新聞資訊
近日,工信部就已印發的《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做出詳細解讀,回應了社會各界的關切。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相關負責人指出,通過“十一五”和“十二五”連續兩個5年計劃實行強制性節能減排,雖然單位產出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強度呈下降趨勢,但與發達*相比,我國工業能源消耗、資源消耗、污染排放的總體水平仍然偏高。現階段我國環境承載能力已接近上限,國內資源條件和環境容量難以長期支撐傳統工業發展模式。
“要突破我國工業由大轉強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依靠全新的模式和機制,而綠色發展正是對工業技術創新、資源利用、要素配置、生產方式、組織管理、體制機制等的一次全面、深刻變革,必將有效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工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改善工業的整體素質和質量。”這位負責人說。
● 深度挖掘數據資產,拓展升級提質空間
這位負責人指出,從要素利用方式、生產流程變革、能源管理潛力及其效果來看,以創新為支點,綠色化與智能化互為條件、相互融合,將共同支撐我國工業整體素質的改善和全體系再造。
為此,《規劃》將《中國制造2025》確立的方針任務細化落地,進一步提出“實施綠色制造+互聯網,提升工業綠色智能水平”。推動互聯網與綠色制造融合發展,是大數據時代兩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的提升和深化。企業利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以及分享經濟等智能技術和模式,不僅為綠色產品設計制造銷售提供新的研發理念、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而且傳統產業綠色改造、資源回收利用方式的綠色化創新,同樣需要豐富的數字資產和信息平臺做支撐。
作為制造大國,我國工業體系中積淀了大規模的海量數據。目前,這些數據分散在不同產業、各種類型企業以及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仍具有一定的碎片化特征,尚未形成可延展、可共享、開放式的數據資產體系。
“十三五”時期,將依托《中國制造2025》和《規劃》,引導企業、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形成合力,識別、深度挖掘、系統集成、綜合運用中國工業數據資產,使之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能源管理、生產方式綠色精益化改造,以及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評估、綠色化智能化齊步走,不斷拓展工業升級提質的空間。
● 全產業鏈共同發力,滲透每一階段
市場上不少節能環保產品,從全產業鏈來看或者從整個產品生命周期評估,未必節能環保,但生產企業卻獲得了政府各種資金補貼和政策扶持。即使在發達*,這種現象和問題也曾長期普遍存在。
由于我國制造的 產能仍被鎖定在高污染、高排放、低附加值的環節上,在這種情況下,個別產業、產品的綠色化或產業鏈部分環節的綠色化,很難改變工業整體所表現出的高能耗、高污染“褐色”特征。
就技術和組織要求而言,工業綠色發展不是單個企業的孤立行為,而是滲透到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輻射從資源提取到生產、消費,再到廢棄物處置、循環利用的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使得產業鏈所有環節都體現出環境友好性特征,并zui終實現價值鏈各個環節的綠色化。而從消費者信息獲取、綠色消費引導以及政府監管的角度出發,綠色技術、工藝和產品認證則需要對全生命周期做出科學、系統地追蹤和評價。
對此,這位負責人表示,工業綠色發展必須全產業鏈發力,支撐綠色發展的服務平臺和政策體系建設,要具有前瞻性和系統性,從綠色創新的前端到后端、從綠色創新到綠色產業、從標準體系到評價機制、從政策法規到投融資工具、從加強合作到引導公眾,覆蓋工業綠色發展體系的方方面面。
● 以系統節能改造為突破口,促進全流程優化轉變
“大力推進能效提升,加快實現節約發展”,是《規劃》重點任務。工業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領域,工業能效提升,是實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目標的關鍵所在,是推
進能源消費革命的主要方向,是促進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重要途徑,對加快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節能側重單項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和重點用能設備的能效提升,整體解決方案較為缺乏。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側重于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重點用能行業節能,但新興產業節能潛力尚待挖掘;二是側重于大企業節能技術改造,但中小企業生產工藝裝備和管理水平落后;三是側重于單個行業和企業節能,行業間協同耦合、上下游企業間協調不夠,流程工業與社會間生態鏈接的節能潛力尚待挖掘。
為此,這位負責人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工業將以系統節能改造為突破口,促進工業節能從局部、單體節能向全流程、系統性優化轉變,實現工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在繼續推進單體節能的同時,更加注重設備、企業、園區的多層級系統節能;在抓好重點行業節能的同時,面向工業全行業全面推進工業節能;在繼續重視大企業能效提升的同時,著力推動中小企業節能。
相關報道
工業節水明確三大方向
鋼鐵、化工等高耗水行業是重中之重
深化工業節水是推動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緩解水資源環境壓力的重要戰略舉措。《規劃》明確指出了“十三五”時期工業節水三大重點方向:一是強化高耗水行業節水管理和技術改造,二是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和廢水處理回用,三是加快中水、再生水、海水等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相關負責人認為,鋼鐵、化工、造紙、印染等高耗水行業是“十三五”工業節水的主戰場,《規劃》圍繞以上行業強化了節水管理,不斷推動節水技術改造。
在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和廢水處理回用方面,《規劃》強化過程循環和末端回用,推動工業節水減污協同治理。將推動印染、造紙、石化、化工、制革等高耗水、重污染企業廢水深度處理回用,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努力實現廢水*。同時,鼓勵各級工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采取統一供水、廢水集中治理模式,實施專業化運營,實現水資源梯級優化利用和廢水集中處理回用。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將推進海水、礦井水、雨水、再生水、微咸水等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沿海缺水地區重點推進海水利用,資源型城市積極推進礦區開展礦井水的開發利用,各地也將結合海綿城市建設,推動雨水蓄積用于工業生產。
為了保障《規劃》提出的工業節水目標,這位負責人建議,一要推動水效在工業用水方面帶頭展開行動,定期滾動遴選出用水效率處于水平的企業,同時進行標準引導,建立促進水效持續提升的長效機制;二要嚴格執行取水定額*標準,強化高耗水行業企業生產過程和工序用水管理,對鋼鐵、石油煉制、造紙等行業,加大已發布取水定額*標準實施監察力度,同時加快完善取水定額標準體系建設;第三,要優先扶持節水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鼓勵企業規模化生產 節水裝備和材料。
青島明華電子儀器有限公司
青島市城陽區山河路702號
0532-84615915
關注公眾號